首页/ 新闻中心 / 应急要闻 / 正文

【渭南应急】打好防汛主动仗 筑牢度汛安全堤
——我市扎实开展防汛备汛工作

来源:市应急局 发布时间:2023-05-31 10:39

打好防汛主动仗 筑牢度汛安全堤

——我市扎实开展防汛备汛工作



根据气象、水文预测,今年汛期我市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多发态势,暴雨洪涝及次生灾害出现的可能性大,区域性、阶段性旱涝灾害明显,防汛形势严峻复杂。全市各级各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以“黄渭洛河、南山支流、局地暴雨和库坝防汛”为重点,坚决打赢防汛救灾这场硬仗。

未雨绸缪 周密部署

领导高度重视,确保措施部署到位。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防汛救灾工作,市委常委会3次听取防汛备汛工作汇报;4月24日,在全市安全生产暨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上,市政府主要领导安排部署防汛工作,并于5月15日带队深入相关县(市、区)开展巡河督导,检查防汛备汛工作。5月17日,市政府分管领导带队到临渭区、渭南高新区督导检查;针对5月20日至21日、25日至29日两次明显降雨过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分别作出批示,要求落雨集中区域严防暴雨洪涝灾害,落实各项防范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5月29日,市政府主要领导在市防汛指挥中心,听取相关成员单位应对本轮降雨情况汇报,视频调度相关县(市、区),强调工作要求;5月30日,市政府主要领导主持召开全市防汛工作视频调度会议,对后续降雨防范应对工作进行再强调再部署。

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责任夯实到位。2月17日,市防指印发今年工作要点,全面安排防汛备汛工作,先后印发预案修订、隐患排查、河道清障等专项通知,有序推动各项备汛工作;增加新成立的渭南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为成员单位,充实市防指组成,并对12名领导、26名成员进行调整明确;严格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抗旱责任制,完善党政共管、逐级包保的责任体系,细化实化各环节全链条管理制度;今年,全市各级明确行政、技术责任人714人,5月12日,市防指就全市防汛抗旱、城市、重要河流、重点水库的161名行政、技术责任人在《渭南日报》上进行公示。

坚持抓早抓小,确保隐患整改到位。市防指下发各类专项通知文件,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抢抓汛期前有利时机,全面开展防洪工程、各类库坝、山洪地质灾害点等重点区域和薄弱环节隐患排查整治,摸清灾害风险隐患底数,限期整改落实到位,确保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4月18日至19日,市防汛办组织河务、水务等部门联合开展黄渭洛河干流河道清障专项督查,实地查看沿黄渭洛7个县(市、区)14处重点部位,确保河道行洪畅通;5月8日至26日,应急、住建、自然资源、水务等部门分四组赴各县(市、区)检查防汛备汛工作情况,重点督查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着力消除安全度汛隐患。截至目前,全市已排查整改风险隐患点658个。

前置备勤力量,确保应急保障到位。市防汛办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市级防汛应急预案进行系统修订,进一步提升预案的实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5月16日,市防汛办组织相关专家及部分重点县(市、区)对预案进行评审,报经市政府批准后下发执行;加强与驻军、消防、武警以及民兵队伍联系,统筹各方专业力量与社会应急力量,强化防汛抢险救援队伍体系建设;对标防汛抗旱物资储备要求,结合去年物资消耗和需求数量,及时补充更新,足额储备物资。目前,全市各级完成修编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方案382个,落实抢险巡查队伍307支4.5万人,储备物资价值约1.12亿元。

强化专业能力,确保抢险救援到位。5月10日,市防汛办组织举办全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提升培训班,切实提升各级防汛应急管理人员业务技能;5月11日,市防汛办联合消防、电信部门在渭河滩区开展了水域救援和通信保障演练,有力提升协同应急处突能力;5月11日至12日,市防汛办组织驻渭部队、武警、消防、防汛专业抢险队和社会救援共5支应急抢险救援力量,开展黄渭洛三河重点险工险段实地勘察、技术交底活动,明确防守重点。目前,全市各级举办培训班31期,组织实战演练21场。6月中旬,市防汛办还将组织开展全市防汛应急抢险救援实战演练,提升指挥调度和抗洪抢险能力。

统筹调度指挥,确保人员避险到位。5月1日进入24小时防汛应急值班带班状态后,全市各级各部门密切关注雨水情变化,及时准确处理各类信息,高效有序开展防汛救灾工作。在近日两次明显降雨期间,市防指下发明传电报3期,召开视频调度会2次,传达贯彻省市领导批示要求,安排部署防范应对措施;市防汛办及时传递雨水情预警预报信息19期,视频调度主要落雨区,“叫应”提醒重点镇办责任人。水务、自然资源、气象部门滚动发布山洪地质灾害预警。各级责任人亲自部署、一线督导,危险区包联责任人果断落实避险措施,做到应转尽转、应转早转、妥善安置,累计转移群众1365户5372人,有效保证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5月23日至24日,省防总第五检查组一行来我市检查防汛备汛工作,实地查看沿黄沿渭7个县(市、区)11个重点部位,详细了解了我市各级防汛工作部署、责任体系落实、预案修编审批情况,对我市防汛备汛工作从认识到位、措施得力、保障有力、队伍专业四个方面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进一步做好防汛备汛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凝心聚力 狠抓落实

“按照泥不下坡、水不出沟、洪水不进城的治理要求,实施削陡坡、留缓坡,建旱溪、拦洪水,乔灌藤草立体结合三大生态措施,采取沟头截水、沟内蓄水、沟底排水的分洪模式,控制外水进城,减轻城市内涝压力、减少洪水径流带来的污染、提高雨水利用率。”临渭区分管领导就南塬防洪治理工作说道。

5月25日至26日,记者来到临渭区、华州区、大荔县,就全市今年以来防汛备汛工作进行深入采访。我市地处黄、渭、洛三河交汇处的三门峡库区,年平均降水量为589毫米,主汛期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境内有黄河、渭河、洛河及较大支流27条,106座中小型水库、155座淤地坝、26座尾矿库等,各类隐患点多面广,在汛期极易出险成灾,防汛任务艰巨,是全省防汛重点地区。

“湭河水库距市内4公里,比城区高65米,是典型的‘城市头上一盆水’。”湭河水库管理处主任李国强向记者介绍,一直以来,湭河水库明确“三个责任人”和“六办一镇”成员单位职责,严格落实“四预”措施,今年汛前已经修订汛期调度运用计划和防汛抢险应急预案,备足了防汛物资,增加监控摄像、流域雨量监测设备13套,基本实现了水雨情监测全覆盖,坚决守住水旱灾害防御底线。

临渭区地处渭河下游,主要担负渭河防洪、南塬防洪防滑、渭北内涝防治和中心城市防汛防涝4项任务。今年以来,临渭区抓早动快、有序推进,抓细抓实防汛抗旱各项准备工作。“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强化细化工作措施,持续开展隐患排查,确保安全度汛。”临渭区防汛抗旱保障中心主任谢水平说。

今年以来,陕西省三门峡库区大荔河务中心组织开展工程徒步拉网式普查,及时掌握工程隐患;确定新兴21#-31#坝段为2023年重点防守险工段;完成了防汛物料清查及抢险设备调试,确保汛期正常使用;对工程普查发现的堤坡、坝面存在的冲沟、倒塌备石等一般隐患及时处置;通过开展险情处置演练暨技术交底对全体干部职工进行培训。“随后,我们将继续加强险工段和水毁工程巡查力度,特别加强新兴险工坝段水毁巡查监测,随时掌握工程运行情况,发现险情第一时间抢护。”在大荔县渭河陈村工程6号坝,陕西省三门峡库区大荔河务中心主任刘浩告诉记者。

“华州山塬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753.9毫米,多集中在七八九月,加之峪道沟深坡大、集雨面积广,一旦遭遇暴雨洪水,极易发生泥石流、滑坡等山洪灾害。在防范应对方面,我们主抓‘防’与‘撤’两个重点。”华州区防汛抗旱保障中心主任李勇说道。

“防”是防范预警。在山洪灾害危险区村组及各水库上游、大坝共建设自动雨量监测站40个,在网络盲区升级改造北斗卫星雨量监测站6套,在河道峪道安装山洪灾害无线预警广播108个,在南山支流入渭口安装河道水情视频监控6处;为沿山村组配备了铜锣、电喇叭、手摇报警器等,为偏远山区配备卫星电话20部,建立了区、镇、村、组、中心户5级管理体系;在47处地质灾害点确定了94名责任人和监测人,在山塬区村组明确了120名党员或者青壮年担任中心户长,负责网格片区撤离工作,给受威胁区群众逐户发放山洪灾害防御手册等宣传资料,通过技防、物防、人防,进一步提高山洪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的能力和水平。“撤”是撤离群众。及时制定《转移方案》,明确何时撤、撤离谁、谁来撤、往哪撤、怎么撤;建立需转移群众详细台账,实行“人盯人”明白卡制度;组织群众进行小规模山洪地质灾害防御演练,让群众清楚预警信号、熟悉撤离路线;当气象部门发布灾害预警时,区防汛指挥部综合研判下达撤离命令,提前将危险区域群众全部撤离到安全地带;优先保障撤离群众生活补助资金的拨付,让群众撤得出、住得下、有保障、能安心。

下一阶段,全市各级各部门将按照“汛期不过、备汛不止”的要求,凝心聚力,狠抓落实,全力做好各项防汛备汛工作,确保今年安全度汛。

(来源:渭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