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应急监督 / 应急知识 / 正文

【应急科普】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宣传(四)

来源:市应急局 发布时间:2023-07-19 11:03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宣传(四)


作业与监护

在确认作业环境、作业程序、安全防护设备、个体防护装备及应急救援设备符合要求后,作业现场负责人方可安排作业人员进行有限空间作业,作业过程中还应做到实时监测和连续通风,发现异常时,作业人员应立即停止有限空间作业,撤离有限空间。

作业后清理

有限空间作业结束后,作业现场负责人和监护人员应协助作业人员安全撤离有限空间,清点人员和设备,确保有限空间内无人员和设备遗留后关闭出入口,现场清理后解除作业区域封闭措施撤离现场。根据调查,在近年来有限空间作业事故中盲目施救问题非常突出,近80%的事故是由于盲目施救导致伤亡人数增多,在有限空间作业事故致死人员中超过50%的为救援人员。因此,必须杜绝盲目施救,避免伤亡扩大。

事故救援方式

非进入式救援:非进入式救援是指救援人员在有限空间外借助相关设备与器材安全快速地将有限空间内受困人员移出的一种救援方式。非进入式救援是一种相对安全的应急救援方式,但需至少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有限空间内受困人员佩戴了全身式安全带,且通过安全绳索与有限空间外的挂点可靠连接。2.有限空间内,受困人员所处位置与有限空间进出口之间通畅无障碍物阻挡。

进入式救援:当受困人员未佩戴全身式安全带,也无安全绳与有限空间外部挂点连接或因受困人员所处位置无法实施非进入式救援时就需要救援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内实施救援。进入式救援是一种风险很大的救援方式,一旦救援人员防护不当,极易出现伤亡扩大。进入式救援要求救援人员必须采取科学的防护措施,确保自身防护安全有效,救援人员应经过专门的有限空间救援培训和演练,能够熟练使用防护用品和救援设备设施,并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成功施救,如果施救人员未得到足够的防护,不能保障自身安全,则不得进入有限空间实施救援。

(来源:应急管理部)